▲1985年,友谊商店的前身日照市对外供应公司成立
在日照,只要一提起“友谊商店”,不少日照人的心底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怀。
在友谊商店总经理陈辉办公室,我们一起回顾了友谊商店伴随港城共同成长的30年,试图找出“友谊”情怀背后的故事,也试图用文字留住我们记忆中的“友谊”。
这一天,是2016年8月18日,距离友谊商店闭店停业,仅剩7天的时间。
辉煌
1985年,日照市对外供应公司成立。
1992年底,五莲区划日照,陈辉辗转几家商业服务公司,来到日照对外供应公司,任职副总经理,分管友谊商店。
那是国企最辉煌的年代,计划经济,外供掌握着侨汇供应,友谊商店作为其中一个部门,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免税品商店。“只有我们有登轮证。”能登上外轮供应商品,在当时可是个光耀的事儿。
“友谊商店”这四个字在上个世纪,是特供的代表。政府在全国多个沿海城市成立起20多家大商店,专门卖特供物资,为侨胞服务,都叫做“友谊商店”。那时候,别说买东西,能进到友谊商店看一圈,都特别满足,那里头的好多东西是市面上没有的。
在微信公众平台留言板上,一位市民“小辣椒”说:“小时候第一只12色水彩笔就是从外供买的,那时候还是柜台式的……”
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,国家掀起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热潮。年纪稍长的人可能对那段时间有着深刻的记忆。80后们或许也能记得“下岗”这一热词在那一年引起的风暴。
对外供应公司也在其列,1998年破产重组,拆分为外轮供应公司和友谊商店,全部为民营股份制公司。
1999年,日照友谊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,孙树秀任董事长,陈辉任副董事长。
浮沉
那一年,日照四大家百货四分天下——百货大楼、友谊商店、凌云商城、海纳商场。仅论百货业态,友谊商店常年居第二位,是港城商业的龙头企业之一。
依托此前外供的资源优势,友谊商店可是当年老日照人眼中的高端商场。大彩电、青岛啤酒、凤凰牌自行车、上海手表……别人没有的,友谊有!说起这些,陈辉不无骄傲。
2004年,伴随着港城的快速发展,友谊商店4000平方米营业面积逐渐捉襟见肘。友谊商店顺势而为,开始了扩建工程。扩建后的友谊也迎来了历史上最鼎盛的几年,连续3年销售额在2亿以上,最高到2.6个亿。
“扩建开业那天,路上都是人,真是人山人海。”宣布开业后,打开大门,顾客蜂拥而上,陈辉等领导班子躲闪不及,被迫切的顾客挤到了一边。
那天整个商场处处人头攒动,当天营业额就达到300多万,创造了当年港城商业的历史。“友谊放心系列”更是逐步成为市民心中的“金子招牌”。
2007年,鼎盛的友谊商店遭遇了改制以来的最大剧变——时任友谊商店董事长的孙树秀因车祸不幸去世。友谊商店内部更是乱成一锅粥。
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,友谊商店陷入股权之争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眼看着同行们日益强大,友谊商店人却只能坚持和等待。
归宿
2009年12月16日,几乎每一个友谊人都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。
那一天,友谊商店历时两年多的归属问题终于尘埃落定——兴业集团正式宣布接管,友谊商店成为兴业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,陈辉出任总经理。
回顾友谊商店漂泊不定、风雨兼程的两年里,只有一路走来的友谊人心里最清楚——没有当家人、没有归宿的酸楚。
自此,内耗严重的友谊商店打响了复苏之战。商店确立了“打造友谊生鲜品牌”和“打造连锁超市品牌”两条腿走路的方针。
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商店从加强生鲜采购销售力量入手,建立蔬菜基地;创新实行“农超对接”,简化供应链,减少流通费用。这样一来,降低了成本,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,还能实现食品溯源,既新鲜、安全又实惠。一举盘活了超市经营,还带动了整个商场的销售。
同时,友谊商店依托兴业集团优势资源,重点立足兴业房产小区打造友谊连锁超市品牌。其实,友谊连锁超市的历史很悠久,1994年友谊商店就在昭阳路开起第一家连锁超市,但此后的扩展步伐一度停滞。如今,友谊连锁超市在港城遍地开花,更是成为兴业房产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。
告别
自从去年下半年,港一区开始拆迁改造,友谊商店的拆迁就势在必行了。大家心里都明白。
只是舍不得。从兴业集团到友谊商店,从职工到市民,很多人都说:“这个陪伴日照30多年的记忆,真的舍不得说再见。”
8月9日,兴业集团董事长丁杰终于下定决心:“拆吧!这个月底腾空!”当天,陈辉就在友谊商店5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中层会议,宣布了这一消息。
“陈总宣布了之后,大家就按照分工投入工作。上班忙,还没觉得,下班回到家,心里开始空落落的,饭也没吃,一晚上没睡着觉。”在二楼,男装区经理王秀珍没忍住眼泪。
每天在商场转一圈,是陈辉的必修课。闭店公告发布以来,他更是有空就在商场走走。这么多年,这些人已然成为他的家人、朋友,这里已然是他的家。
然而,问起陈辉的感受。他只说:“一忙活,就顾不上想了。”略一沉默,又补充道,“这段时间我们的工作还很多,我这几天只想着,怎么安排好工作,做好有序退场。”陈辉不敢放松,也不允许自己放松。
像一个还没有谢幕的演员一样,他始终绷着。除了偶尔的叹息,几乎捕捉不到他内心不舍的情绪。与普通职工直抒胸臆的“舍不得”、“吃不下饭、睡不着觉”甚至抑制不住哭泣相比,陈辉的友谊“情怀”隐藏得很深。
涅槃
这些年,网购异军突起,也极大地冲击了实体商场。陈辉分析地很透,这种形势下,百货业态的优势正在逐步没落,超市大卖场业态和休闲、娱乐于一体的综合购物中心业态,更加适应当前时代发展。
友谊商店重建改造,一方面是港一区整体土地拆迁改造的需要,另一方面也是业态发展的需要。
为了在商业新格局中继续赢得市场,友谊商店原址将建成一座集商、购、住、娱为一体的综合体。其中商业部分地上四层、地下二层,总营业面积为46000平方米,结构更优化,布局更合理,功能更齐全,环境更舒适,服务更完善,将大大提升规模档次及顾客的购物体验。
说起这些,陈辉话多了些,眼中是偶尔闪烁的光芒。
从1996年8月加入友谊商店管理团队,从34岁到54岁,陈辉在友谊商店度过了人一生中的黄金时光。他们这代人,几经辗转,沉浮在他心里已然掀不起波澜。
从1986年开业至今,30岁的友谊商店也历经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变迁,经受住了国企改制的考验,走过了百货商业的巅峰,他们敢于重建,也扛过了剧变。
对于他们来说,这是结束,也是一次新的开始。正如友谊商店工会主席、总经理助理王兵胜所言,尽管内心有难过、不舍、留恋,但是更多的是理解、支持、期待。
不舍你的别离,更加期待你的新颜。这是大家对于“友谊”最深厚的情怀。(文/王瑜)